close

吳振達 巨輪珠茶壺

吳振達簡歷

 

1970  生於鶯歌,世代皆做陶,父親吳國龍為製壺界名人

1986  深得父親真傳,開始製壺生涯

1996  成立逸陶工作坊,潛心研究製作茶壺

2003   國父紀念館之「陶壺傳藝-吳國龍、振達、振成父子名壺展」

2005  鶯歌鎮名家手拉坯壺及茶具特展

2006  總統府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之「茶顏觀色-茶具工藝特展」

2006  行政院藝廊「茶言茶趣-茶具工藝展」

 

1526560851-1421723857.jpg

 

吳振達老師的父親吳國龍畢生投入製壺工藝,在鶯歌做陶超過半世紀,以薄透均勻的手拉坯見長,所製作的薄胎壺色澤飽滿,拿在手中十分輕巧,展現高度的傳統技藝之美,與國寶級手拉坯茶壺大師曾財萬齊名。吳振達老師傳承父親對於製「壺」的愛好,認為一把好壺必須具備純熟工藝、實用價值與平衡美學三大特質,在傳統形式中不忘加入創新技法,創作出實用與賞玩性質兼備的茶器。

 

吳振達朱泥壺

 

即使在傳統工藝中尋找創新,吳振達老師從不忘父親的言教身教。他回憶,在學習製壺的過程中,父親經常提醒他,製壺時切記勿心浮氣躁,心境的起伏將直接影響手捏胚土的力道,薄胎壺非常輕薄,如果力道沒有拿捏好,製壺過程將功虧一簣。 心要定、心要靜、心要安是父親時常掛在嘴邊的叮囑,年輕時的吳振達老師雖聽進了這段話,卻在多年以後,才能真正領會父親對於製「壺」的想法,展現的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,吳老師以上述心境製作出的茶壺,自然也能在作品中傳遞這份「安定靜」的精神。

 

吳老師不僅學習父親製壺的工藝,為了控制胎土成分、粗細、和較高的燒結溫度,讓泡出來的茶更好喝,承襲父親從配土到養土,都自己來做。即便是製壺前生泥的淘練、拼配、備製等工作,都存著製壺人經驗的心血結晶,雖然無可避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心力,為了確保作品一致性的品質,吳老師始終堅持這樣的做法,只為做心中的一把好壺。

 

DSC_8520_1024_x_768_92dpi_adaopc.jpg

山區辛苦找來的原礦岩料

 
DSC_8438_1024_x_768_92dpi_ki3tg5.jpg
日曬雨淋風化後的生泥
 
 
DSC_8452-1_1024_x_768_92dpi_zz81iz.jpg
土石按比例和水研磨攪拌、過篩、打勻,再去水做成土餅
 
 
DSC_8543_1024_x_768_92dpi_lo4whr.jpg
做好的土餅用塑膠袋包裝存放一段時間才能使用,稱為養土
 

吳振達老師的茶壺款式多樣且各有特色,除了在台灣受到歡迎外,在日本銷售超過15年,中國大陸、美國、東南亞市場也有知名度。除了傳統茶壺外,以下是部分特殊款式的介紹:

 

1. 春天之壺 (春の急須): 春天時趁各種樹木正綠意盎然的時候,蒐集合適的樹種葉片,將葉子的紋理葉脈,拓印在坯土上,燒製成帶有葉脈紋理的茶壺。由於春天的葉片長得最好,每年只在春天製作春天壺,一年只做一次限量的春天壺,錯過了就要再等一年。

 

吳振達春天之壺(葉拓壺)

 

2.  緞泥壺:淺色的緞泥壺受到日本人的喜愛,一直是吳老師過去多年來外銷日本的主要泥料茶壺。

 

 

吳振達段泥西施壺

 

3. 薄胎壺:承襲父親的薄胎工藝,吳老師的薄胎壺一樣輕巧,非常讓人驚艷。

 

DSC_2076 2892x1925 75 100 2.1MB.jpg

 

4. 原土紫砂壺:為了消費者方便養壺,一般的手拉坏壺都會上化妝土,吳振達老師的原土紫砂茶壺,表面做工細緻,沒有使用化妝土修飾,忠實的原始土胎呈現,受到喜歡低調古樸質感的愛壺人士青睞,很多國外的觀光客也喜歡這樣的原土壺。

 

吳振達紫砂壺

 

5. 冰煙紫砂壺:使用冰煙紫砂茶壺泡茶時,從茶壺上方淋下開水於壺蓋、壺身,可以看到水蒸氣裊裊上升,提供喝茶以外的一種欣賞與樂趣。

 

DSC_1576 600x400 for PCBN.jpg

1526576359-1310373212.jpg

YouTube 影片連結:http://youtu.be/x8Lyin1IG-Q

 

6. 絞泥壺:把緞泥和朱泥兩種不同顏色的坯土技巧地混合,做成雙色的絞泥壺,每一只的混合效果和圖案都呈現截然不同的感覺,都是唯一的作品。

 

吳振達絞泥壺

 

平常除了茶壺的製作,吳振達老師和太太林淑華也善於安排戶外活動,讓工作與休閒之間取得平衡,藉由與大自然的接觸,尋求陶藝工作上新的靈感。

 

1526562996-252546742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freshtaiwan 茶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