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_4689 600x399 for PCBN.jpg

楊金本簡歷

 

1969 生於台灣台北市
1993 成立個人工作室
1995 獲選台北市戶外藝術家 陶塑類
1999 國立國父紀念館茶具展
2000 美國國際歐頓陶藝巡迴展
2002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百壺呈祥邀請展
2004 第2屆臺灣陶瓷金質獎 佳作
2016 第6屆臺灣國際金壺獎 評審推薦獎
2017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 個人展

 

IMG_8867 400x600 for PCBN.jpg

 

楊金本老師從15歲開始學習陶藝,A型血型的完美主義特質,從仿古瓷器中學習嚴謹作風,每件作品線條美感吹毛求疵,對日後各階段產生深遠的影響。

 

自1993年成立工作室以來,一直專注於拋光茶壺的研究與創作。不使用漿釉,對器物造型的追求更是一貫的堅持。楊金本老師秉持一個理念,「為茶做壺,非為壺而做壺」,因為喝茶這件事,茶是主角,而壺是配角。以茶為中心來製作壺,才是創作者應該思索的方向,而非一味著重外在表現,忽略了茶與壺之間該有的契合。抱持這樣的理念,楊金本老師對茶壺的泥料、器形及實用性都非常講究。

 

楊金本 綠泥梨型壺 (Teapot)

 

好的陶器,不止於典雅線條的追求和掌握,更著眼於胎土的探究。沒有漿釉修飾,拋光胎土往往呈現乾澀無光、缺乏魅力,經歷不斷地失敗與嘗試,發現原料和溫度的因素,可以改善表面乾澀無光的缺點,而且又能做出非漿釉敷抹的表面,不會過於光亮而缺少深度。雖然利用原料特性和溫度控制的方法能夠改善,卻無可避免地會增加成品失敗的風險,不過,每當成品出窯時,看到作品呈現出軟玉般透著凝脂光澤,溫潤細緻,散發雋永古樸的質感,一切的努力對楊金本老師來說都是值得的。也正是這樣的自我要求,楊金本老師的茶壺,那種給人溫潤古樸的質感與光澤,是市面上少有的作品。

 

楊金本綠泥心經壺

 

很多年前,楊金本老師意外接觸到油滴天目,被其變幻莫測、深邃卻含豐富光彩的釉色吸引,誘發喜愛接受挑戰的創作意念,更在心裡默默期許,要燒製出更富色彩層次的釉色。2015年時,各方面條件齊備,這份長時間縈繞心中的創作力得以發揮。「傳統的油滴器形已不能滿足,必須要再挑戰、再精進。」這段楊金本老師的談話,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楊金本老師在2017年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會場中,展出鏤空高足油滴茶盞系列作品。

 

1050527-007 高足茶碗.jpg

       

2017年的鶯歌展覽包含兩大部分:「拋光器系列」、「曜變天目系列」。「拋光器系列」以茶壺為主,可一探楊老師製壺二十多年來,累積扎實的底藴,不論在胎泥與器形都值得細細品味,在古典與創新的平衡中拿捏得當。另一部份「曜變天目系列」則可細分壺、茶碗、茶倉和鏤空高足茶碗。鏤空高足茶碗尤其是2017年展覽的重點,每只鏤空高足油滴盞,結合泥料的配製、拋光、透雕及釉藥等技巧,是藝術創作生涯的新里程碑。搭配曜變釉,同時包含著「顯性」與「隱性」色彩呈現。乍看內斂雅韻,隱藏著自身的色彩,當茶湯沖入茶碗,水與光相互作用,色彩層次立刻在眼前變換展開。造型上加入新的創意,以加高的圈足托高碗身,使得更容易欣賞釉色在高溫流墜的表現,圈足上的唐草透雕紋飾,又降低曜變釉凝厚的視覺重量感,像是花萼撐起絢麗的茶碗,地綻放在茶席中。

 

楊金本老師的作品在大陸、台灣都有很高的知名度,楊金本老師希望可以盡一己之力,有機會向其他世界地區推廣台灣的手拉坯工藝,展現台灣壺藝的深度與內涵。近年嘗試的天目釉做法,以及對泥料深度的研究與準備,未來楊金本老師不斷推出新的創作,應該是可以期待的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freshtaiwan 茶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